生态环境部答《华夏时报》记者问: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快讯
文/刘诗萌
5月29日,快讯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零容忍会上,生态时报数据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环境华夏环保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监测数据质量,始终强调监测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他介绍,2023初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2年查处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显示了排污单位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的现象触目惊心,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已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其中,有两个案件很有警示作用。一是某国控城市大气点位周边发生的无人机喷淋案,涉案人员企图通过“选择性治理”的方式影响国控监测点位周边环境质量,达到大气质量目标考核要求。最终,地方有关部门依规依纪给予相关责任人员免职、党内严重警告、诫勉谈话等党纪政务处分。二是某国控水站发生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涉案人员用海绵堵塞采水口管路,干扰监测,造成该站自动监测数据出现异常,严重影响了国控水站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最终,地方审判机关依法判处涉案单位罚金5万元,判处5名涉案人员有期徒刑1年至8个月不等。
除排污单位自动监测领域外,环境质量监测领域的数据真准全问题也非常重要,因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直接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对此,生态环境部一直坚持“保真”“打假”两手发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手段的质量监管,取得了较好成效。
“总体来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人为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因此,监测数据质量监管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永远在路上。”蒋火华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包括持续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制定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重点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国控站点监测运维质量、基础保障和人为干扰等方面,及时发现并整改突出问题,查处通报典型案例;对人为干扰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恶劣行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编辑:徐芸茜
相关文章:
- "猪茅"牧原股份去年净利预降超70%,股价却不降反升,进场的17万股民抄到底了吗?
- “中段走廊将成为中欧贸易的关键路线”——专访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卡岚第亚
- 现货连降7轮、期货小幅反弹,焦炭价格未来走势如何?
- 老年医疗护理试点来了:北京等15地试水,部分医院将转型护理院
-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布局,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 订单多起来了!2月PMI超预期,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两大保险巨头资管公司先后换帅,超六万亿险资何去何从?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