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全球新闻网 > 经济趋势
又见“抢票大战”!直击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春运:没什么能挡住回家的脚步
全球新闻网2025-11-27 14:29:56【经济趋势】8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在异地辛苦工作的年轻人们,本来就与家人聚少离多,连续三年疫情,更让“团圆”成为念想。去年12月,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回家”,与家人团圆,成了万千游子最重要的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这个暌违已久的“回家过年”的春节假期,在团圆和欢乐中悄然过去,抢票大战大年初六,又见疫情运没湖南妹子李青青拖着装满家乡特产的直击行李箱,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北京。
“三年没回去了,回到家和家人在一起,什么都吃不够玩不够,真不想回来。临走前我妈给我装了一行李箱吃的,让我一解乡愁。”李青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伴随着乡愁,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春运正式重启。
在火车站,像李青青这样拖着行李箱,从各个地方回到北京的旅人俯仰皆是,原本空旷的空间此时人头攥动。
《华夏时报》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1月26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28.8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0138列;预计1月27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10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0700列。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期间预计客流总量将达约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是2020年春运以来最多的一次。
“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在年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
踏上回家路
将时间拉回一周之前,当“就地过年”的呼吁终于淡去,很多人终于可以将积淀了三四年的思乡之情化作一张张火车票。
“我从来没跟家人分开过这么久,三年多没见过一面,实在太想家了。有时候想的受不了,就一直刷朋友圈和抖音里的家乡视频,听他们用家乡话聊天。”李青青说。
每次和家人视频,听到年迈的奶奶用家乡话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她都忍不住想哭。在异地辛苦工作的年轻人们,本来就与家人聚少离多,连续三年疫情,更让“团圆”成为念想。去年12月,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回家”,与家人团圆,成了万千游子最重要的事。
没有什么能挡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抢票大战”。从数据不难看出,2019年春运,客流量为29.8亿人次。2020年春运时骤降至14.76亿人次,2021年、2022年春运客流量分别为8.71亿人次、10.60亿人次,与2019年相差甚远。而今年,预计春运期间客流总量将达约20.95亿人次,是去年的一倍。
1月6号,河南姑娘邱元鑫掐着点蹲守在抢票软件前,准备抢一张回家的票,然而,“几乎一瞬间就没有了,连续抢了两天都没有抢到”。为了提高成功率,不少人转战第三方抢火车票的平台,如飞猪、去哪儿、美团等,通过购买加速包、VIP、专人抢票通道等方式,增加成功几率。
不过,年末工作太忙了,邱元鑫很难一直把精力放在买票上,于是在12306挂了一个候补,但没买上。大年29,她独自一个人开着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开车回家差不多十个小时左右,累是有点累,不过能回家就行,能克服。”邱元鑫告诉记者。
回家之前,邱元鑫计划着,要见见3年未见的同学,要吃一吃当地的特产,要转一转城市的大街小巷。不过,到家以后,她更多的时间却只留在家里陪父母亲人。
“今年过年回家这几天感觉特别重要,特别美好。”邱元鑫说。
回程人数暴涨
这个年,无论是回家的还是留在北京的,都十分热闹。
今年,河南放开了烟花爆竹的燃放,邱元鑫在大年三十那天和家人一起,痛痛快快放了一盒加特林,并在朋友圈与所有朋友分享了喜悦。
而在同一个朋友圈里,留京过年的人们也过得热火朝天。
大年初一一大早,雍和宫已经排起长队。凌冽的寒风没有影响人们祈福的热情,一些人甚至早上6点就去排队,只为了烧上头柱香。
时隔三年,久违的烟火气也回到北京。地坛公园、大观园、石景山游乐园举行了庙会游园活动。规模虽不如疫情前,也没有以往庙会那些美食摊位,但仍然有一些演员表演、舞龙舞狮等活动。在雍和宫附近的胡同里,传统的新年舞狮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现场人头攒动,热闹的景象是过去三年所没有的。
结了冰的什刹海,成了过年期间最受欢迎的去处。黑夜的的灯光下,坐上冰车和冰上自行车的,笑声、尖叫声远远传开。
返程之前,李青青收拾行李收拾了整整两天。
行李箱边,烟熏的腊肉、当地的醪糟、香气扑鼻的辣椒等当地特产,密密麻麻堆了几十斤。
“我妈啥都想给我装回来,又怕太沉了我一个人拿不动,放进去又拿出来,拿出来又放进去,最后还是装了一大箱子吃的。”李青青说。
怕回京人数太多路上堵车,初五一大早,邱元鑫的妈妈就催她吃完饺子,赶紧返程。当天晚上,邱元鑫排着队等待进京检查站的抽检,有了“年过完了”的感叹。
尽管有些意犹未尽,但1月27日,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回程客流还是迎来暴涨。中国铁路北京局数据显示,1月27日安排开行旅客列车837.5对,预计发送旅客63万人,其中北京地区预计发送旅客25万人,预计到京旅客60.1万人。
从去哪儿平台上看节后返程的机票,客源地前十为北京、广州、成都、深圳、上海、海口、昆明、西安、重庆、杭州,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恢复明显。成都、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排在目的地前列,旅客以返城务工、旅游回程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与春运前期相比,返程期间旅客量明显增长。
“现在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没什么能挡住回家路了,我打算等不太忙的时候,请个年假,带父母去旅旅游,彻底放松一下,这也是我的兔年小目标。”邱元鑫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7)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北城区街道免费体检送关爱情系群众暖人心
- 厦门湖里区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 致一死一伤
- 厦门工业企业增产增效 最高可获50万元补助
- 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元宵节期间旅游市场监管
- 厦门中欧班列3月将开行31列 跑出“加速曲线”
- 厦门:对车间厂房员工宿舍等场所开展专项排查
- 定州市爱水节水志愿服务团队入选2022年河北省优秀节水志愿服务团队
- 福厦高铁西溪特大桥恢复规模化制梁
- 人大代表团、政协界别委员小组密集迎来“开放日”
- 牢记十大常识远离液化气事故
- 4月10日起开始铁路调图 福厦新增6趟动车
-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 将全面提高
- 去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8010人
- 代表委员说—— 刘桂梅代表:利用好直播带岗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最高法工作报告“案说”保护未成年人
- 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为患病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 我市各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确定
- 复工复产以来 厦门单车用户的骑行量如何
- 北城区街道多措并举开展秸秆垃圾禁烧工作
-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赵乐际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 “安全带回家祥和过大年”
- 厦门:78台隧道风机维保 夜间将占用车道
- 厦门翔安年底有望建成彩色马拉松赛道
- 厦门地铁3号线将从厦门火车站延伸至厦大
- 厦门将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治理 市民可举报相关问题
- 厦门推出市民优惠票 35元游鼓浪屿
- 复工第六周 厦门平均招聘薪酬回落至8411元
- 增强人大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 厦门2019年度工业企业融资贴息项目开始申报
- 春节期间,我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过年氛围浓
- 厦门全市电梯维保情况将实现动态实时监管
- 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 厦门居全国前列
- 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 厦门获全省第一
-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常态化筑牢“一盔一带”安全防线
- 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落地 厦门20万户企业预计减负超42亿
- 最高法:严惩网暴“按键伤人”
- 环卫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路面积雪
- 我国将制定社会救助法等
- 长安路街道深入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
- 我市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全面完成
- 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300件
- 我市开展春节前“扫黄打非”联合检查行动
- 定州伊利开展系列暖心活动,助力全市经济发展
- 长安路街道高标准打造电厂路路域环境
- 800余副春联、500余张剪纸……送给定州市民!
- 点对点、门对门 继续组织省外员工返厦返岗
- 市妇联提升妇女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 复工第五周 厦门平均招聘薪酬8599元/月
- 外卖小哥当街救人!——致敬疫情期间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你
- 最高法:坚决打破腐败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迷梦
- 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8.62万人
- 3月8日至3月11日厦门北开兰州西恢复开行
- 厦门多家付费自习室恢复营业 顾客多为考生和白领
- 厦门实行“三快”机制处理涉疫投诉 提高工作效率
- “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最高法点名这些案件
- “冰雪河北快乐你我”河北省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西北片区)在我市举行
- 厦门305名员工驰援武汉复工企业
- 福建省唯一一所应急管理学院落户集美大学
- 北城区街道禁燃禁放在行动排查隐患不放松
- 厦门理工学院团队获2020德国红点设计奖
- 疫情防控期间 厦门市民复诊可选“云”问医
- 我市拨付稳岗返还资金971万余元 惠及职工2.5万余人
- 春耕备耕正当时农资备足销售旺
- 消费市场强势回暖“年味”经济全面复苏
-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 厦门鼓浪屿3景点今天恢复运营 日接待量不超过50%
- 今年厦门拟招聘2131名教师 3月16日至22日可报名
- 厦门:思明区各学校多方式完善线上教学
- 去年新增市场主体13395户 市场主体总量达92888户
- 境外人员入厦如何层 “过关 ”
- 红红火火庆佳节欢天喜地闹元宵
- 多途径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百姓家
- 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免费退烧药
- 新年迎新岗助企开门红 我市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
- 厦门植物园培育出带香味三角梅 可望填补行业空白
- 我市一小区荣获省级优秀小区
- 节后上班第一天农技专家到田间
- 厦门海沧首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开工
-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厦门今年预计新增学位4.3万个 全市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 厦门不少民企危中寻机 复工玩起“新花样”
- 厦门:团体单位3月3日起可线上预约购买口罩
- 西城乡医保缴费再推进再攻坚
- 我市开展消费帮扶新春行动 消费帮扶固成果助农增收促振兴
- 截至2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2258亿美元 黄金储备连续16个月增长
- 市场监管总局:继续加大对行政性垄断的监管执法力度
- 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可办理换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我国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等
- 厦门鼓浪屿景区开放一周 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回温
- 厦门海疏立交工程全面复工 年内完成项目土建
- 厦门“月月十五查餐厅”检查两家“移动食堂”
- 出行请注意!21日起至31日厦门多趟列车停运
- 清风店镇西市邑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
-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所有业务今起预约可办
- 市医保局积极探索DRG支付方式改革
- 凝聚奋进力量厚植文明沃土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 新型工业化的“全、多、大、强”,部长通道上讲透了!
- 今年将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5部法律实施情况
- 厦门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上半年将建成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猪茅”牧原股份没钱了?32家公司商票持续逾期,澄清后再申请700亿授信
-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变局:聚焦特殊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发布!17省入围,粤苏渝占近半壁
- 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 龙口:宜居宜游促振兴,美丽乡村再升级
- 生猪养殖跌破盈亏平衡线,猪肉股却接连上涨,年后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吗?
-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傅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 开年CPI跌破“1”!猪肉价格同比跌4成!
- 消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黄金周叠加“双十一”刺激,粮油食品上涨超10%
- 柴油供应偏紧得到缓解!中石化11月加大供应,预计供应量较前8月增长近50%
- 物流央企“巨无霸”来了:整合全国海陆空资源,重塑国内物流格局
- 六部门发文促RCEP高质量实施!连续5年缩短负面清单,开放步伐再扩大
- 环保板块整体走势疲软,“龙头股”平均跌幅超2%,正和生态先涨停后跌停 「环保周评榜」
- 政策加码提振环保板块,龙头股伟明环保股价连创新高「环保周评榜」
- 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强长三角占9席,昆山连续7年位列第一
- 旺季不旺!养猪企业整体销量价升量减,未来猪价还会再涨吗?
- 2021城市竞争力榜单来了:“东降中升”,合肥、南昌领跑中部城市群
- 反垄断加码!国家反垄断局新设三个司,打破超级平台垄断势在必行
- 国资委明确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11个月卖了250万辆,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环保龙头走势疲软:浙富控股受累“妖镍”跌幅逾8%,*ST美尚创历史新低「环保周评榜」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最新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出炉!河南省七地上榜
- 从“零的突破”到领跑奖牌榜,冬残奥上的中国速度
- 老年医疗护理试点来了:北京等15地试水,部分医院将转型护理院
- 两大千亿龙头合作了!”猪王”“肉王”抱团取暖,牧原股份市值重回3000亿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拥抱“元宇宙”,潮玩还可以这么玩!
- 煤炭保卫战怎么打:两天8次重磅表态,严防囤货居奇
- 环评“放管服”改革成效卓著: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两高”相关投资额同比下降三成
- 关税调整了!954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降税“朋友圈”再扩大
- 医保支付大变化来了!32座城市启动DRG/DIP支付方式,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 钢铁行业如何在“三重阻碍”下实现低碳转型?民进中央建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 俄乌冲突下中乌贸易几近停摆,或致玉米价格上涨,警惕猪价被推涨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
- 周内环保龙头普遍下行,盈峰环境深耕新能源领域,江南水务领涨水务个股「环保周评榜」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盛剑环境前三季度净利大增76%:成本上升毛利下降,费用“压缩”效果显著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谁是过去5年最有影响力城市?京沪居首,香港持续衰退,昆明大连掉出前20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订单多起来了!2月PMI超预期,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