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粮老虎近日,批落最高检发布了10起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马最将腐败犯罪治理深入到了粮食安全领域。高检
事实上,发布腐风早在今年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便印发意见,而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各地持续打击涉粮腐败,一批批“硕鼠”“蚁贪”被揪出。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粮食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水平待提高、外部监督乏力等原因,导致该领域贪腐的“客观”空间较大,因此要严厉打击粮食腐败。
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作为权力集中、资源密集的粮食购销领域是今年反腐的重中之重。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最新发布的10起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中,有多起案例涉案金额达到千万元。
其中有一例为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案例为被告人陈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与敖某某等人以公司的名义合作经营与其所任职国有公司同类的麦麸和有机小麦供应业务。陈某某通过分摊国有公司供应指标、转移国有公司供应资质等方式为某公司争取供货业务,11年期间获取非法利益1314万余元。
还有被告傅某某被查时为国有粮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犯罪时间跨度长达10年,行为涉及粮食收购、销售、运输、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4项罪名犯罪事实共50笔,涉案总金额达4700余万元。
此外,还有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进行虚假轮换;顶格报损,虚增粮食损耗量,套取资金;违规与民营企业签订协议,允许企业滚动使用代储粮食等多种方式侵吞公款。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粮食购销系统的不完善,很多粮仓都会安置在远离闹市的空旷区域,而且极具隐蔽性,不易被监管察觉,这也为贪污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持续释放“严”信号
今年以来,多个粮仓“硕鼠”“蚁贪”被揪出。
例如,12月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受贿案一审宣判张务锋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11月21日,中储粮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监事会原主席肖明德被查等。
今年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在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上也持续释放从严信号。
9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广西调研时表示,不断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守住管好大国粮仓,更好发挥粮食保供稳市“压舱石”作用。要深化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动力活力,严格管理、从严治企,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7月13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议上强调,以安全支撑为底线,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韧性,在国防、粮食、能源、资源、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托底作用。
近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刊文称,要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购销领域相对封闭,涉粮腐败具有风险点位多、涉及人员广、监管难度大、敏感程度高等特点。此外,推动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指导手册,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检查联动”监管体系。在任务督办、监督检查、追责问责等方面,纪检监察机关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情况互通、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同向发力,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有效监管
记者发现,粮食购销部门对粮食的定价采购、销售方式具有垄断性,社会公众往往不能参与监督。粮食购销领域该如何有效监管从而避免该领域的贪腐?
严学锋认为,国资监管方面,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化,以有效打破粮食系统的相对封闭性问题,通过国有企业之间的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层面的开放等,进而带来思想、制度、机制、人员的开放,公司治理的市场化,加强监管和问责;另一方面还要健全企业机制。
“第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制度、推行分权制衡机制,从而有效遏制有权任性、权力寻租的空间;第二,大力推进科技赋能阳光国企建设、科技反腐的机制,比如将粮食购销环节全面信息化、数字化,将与民企合作的全过程信息化——并对出资人及时公开、在企业内部及时适当大范围公开,企业的半年报、年报比照上市公司的高质量要求去向全社会披露,这促进透明化,减少暗箱操作空间;第三,国企内部,健全内部举报机制,包括加大物质利益奖励、做好对举报人的保护。这种举报机制同样适用于国企员工向国资监管机构等。”严学锋向本报记者进一步补充。
也有不具名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仅要在“惩”字上下功夫,还要强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各环节的公开透明程度,同时提升粮食领域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此外,付建还表示,加大粮食违法犯罪整治力度也需要从法律层面采取一系列举措。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粮食违法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其次,要加强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粮食违法犯罪的监管机制和执法机构,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巡查。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粮食违法犯罪的查处效率和精准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粮食违法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游戏资讯)
-
妨碍6月尾,窑街煤电总体累计斲丧原煤291.37万吨,实现财富总产值26.7亿元;净资产支益率为47.62%,超齐止业劣秀值36.32个百分面;老本用度利润率62.17%,超止业劣秀值41.27个百分 ...[详细]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摘要:北清环能相关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三季度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供暖业务是2020年11月并购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而热力业务由于受供暖季影响,7月-9月是没有收入的,只有成本费用 ...[详细]
-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摘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部分央企出现了产业板块发展不均、产能过剩的情况,资产重组可以整合优势资源,减少同质化竞争,补齐产业链短板,扩大央企优势板块的 ...[详细]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
摘要:据了解,苏州生态环境部门已责令相关企业进行整改,并针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为此,《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相关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上述案件目前处于立案调查 ...[详细]
-
产天暴雨突袭,部份煤矿临时性停产停销。远日,主产天隐现强降雨天气,对于煤冰的斲丧战运输均组成影响。特意是鄂我多斯天域,18日要供残缺煤矿停产停销撤人撤机械,以确保职员财富牢靠。特意是露天煤矿斲丧受限较 ...[详细]
-
摘要:“展望今年后两个月,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蔬菜供应总量充足,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全年物价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 ...[详细]
-
环保板块整体走势疲软,“龙头股”平均跌幅超2%,正和生态先涨停后跌停 「环保周评榜」
摘要:记者根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梳理发现,本周内环保板块内市值前十的个股,仅有高能环境保持涨势,且涨跌幅为0.06%,涨幅较小;其余九只个股,跌幅靠前的为顺控发展、三聚环保和碧水源,涨跌幅分别为5.67% ...[详细]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超1.2亿吨,成交额破50亿
摘要:当前市场反应活跃,截止12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27亿万吨,连续15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额超1亿元,累计成交额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2.43亿元。 ...[详细]
-
7月17日,煤冰列车止驶正在唐包(唐山—包头)铁路上。连日去,中国铁路吸战浩特局总体有限公司劣化唐包铁路、散通(散宁—通辽)铁路等主干运输通讲运能,应拆尽拆,充真知足电煤运输需 ...[详细]
-
摘要:信达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蒋颖认为,传统制造业基数大,数字化程度不高,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空间巨大,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指引下,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将坚定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