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青年就业难题?各地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四川省长呼吁“帮孩子一把”!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6月15日,各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稳业5月份的政策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
但不容忽视的是,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仍在上升,达到了20.8%。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大家对青年人失业总量情况有些误解。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有较好支撑。
“解决青年失业率的难点在于高质量就业机会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创业空间变窄,青年就业形势有待改观。从根本上看,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素养,是提高青年就业的治本之策,需要改变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青年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渠道。”中国教科院体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家勇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
据了解,目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从数据来看,5月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持续攀升,已经达到了20.8%的情况下,青年人调查失业率再次成为热议问题。
对外经贸大学感觉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青年失业率高企与青年人员的特点相关。这部分年龄阶段的青年群体,一部分在市场找工作,一部分在学校读书。从我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入学率来看,在学校上学的是大多数,在市场就业的是少数。因此,这部分群体的失业率高企,部分原因是青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挤压了劳动力市场,一些前两年毕业的学生仍然有一部分未就业,同时大量青年毕业生找工作也对那些未上学的青年人员的就业造成了冲击。
除此之外,张家勇还指出,青年群体更为追求个性化和发展空间,对工作选择更为挑剔,导致就业匹配困难,且伴随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青年群体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对就业创业质量要求更高,由于结构性就业矛盾,导致青年群体就业率低于整体就业率。
“总的来看,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付凌晖表示,从总量看,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16—24岁很多是在校学生未真正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
600万失业青年何去何从
随着高学历的持有比例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青年人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流向知识密集型行业成了这几年就业偏好的大趋势。
然而,如何才能创造出更多适合青年人员就业的岗位仍是当下解决就业问题的难点之一。
在陈建伟看来,青年人员普遍创新意识强、学历高、流动性大,而现有的招聘需求大量集中在那些需要技能成熟、经验丰富的岗位,比如大量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开发,都需要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因此,怎样创造出适合这部分群体当前就业需要、又能够过渡到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开发岗位是一个难点。
值得一提的是,就业见习正是增强青年岗位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人社部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便聚焦了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需求,全年继续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确保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都能获得见习机会;并要求提升岗位募集质量,面向不同类型单位,开发一批科研类、技术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等类型的见习岗位,满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多元见习需求。
与此同时,为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促进人岗精准匹配,人社部还启动了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将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
目前,四川、宁夏、河北、北京等地的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也已相继启动。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6月14日的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当前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孩子们最需要帮一把的时候。
据北京市人社局消息,6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2023年“百日服务攻坚、千万岗位推送”大型公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期间,全市每周将举办不少于16场的线下招聘活动,确保“周周有现场,月月有专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