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即将出炉!年中
这一年,国经中国经济在内外危机中稳步向前。济出尽管下半年面临暴雨与点状疫情的炉即多方侵扰,但从全年来看,预测亿中国经济仍然亮眼。
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田国强看来,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计2021年GDP增速8.0%,远远高于年初6%以上的目标。
这与中国社科院和世界银行的预测不谋而合。世界银行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在上半年强劲反弹,尽管在下半年有所降温,但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8.0%,2022年将增长5.1%;社科院也预测,2021年中国GDP将在8%左右。
“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于前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的成效。这些成绩为整个‘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报告显示。
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预计,今年我国GDP有望达到110万亿元,人均GDP约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一个亮点是,2021年,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数据显示,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跑;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商品消费逐步从低端迈向中高端。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未来,宏观政策将适当靠前发力,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多指标向好
8%的增长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
从先行数据来看,12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2至50.3%,连续第二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企稳态势进一步稳固。
一个亮点是,受益于制造业较强的韧性,2021年我国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更为突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也较为亮眼。
对制造业来说,2021年一大痛点在于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PPI同比上涨10.3%,环比下降1.2%。2021年全年,PPI同比上涨8.1%。
尽管仍处高位,但从环比看,PPI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4%,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
“2021年12月份,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工业品价格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在田国强看来,2022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能源供给约束逐渐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动力趋弱,预计PPI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CPI方面,随着供应增多,菜价如期回落,12月农业部重点监测28种蔬菜价格环比下跌9.1%,同比从11月的30.6%放缓到10.9%;肉价方面,12月供应回升、节前抛栏,生猪价格已较11月底回落9%,全月同比涨幅略有收窄。
从全年来看,CPI前低后稳,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物价调控目标顺利完成。
行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通胀整体保持温和水平,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未来,宏观政策将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障经济
经济趋势向好,离不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重要工具的调节。
近年来,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总体目标,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财政调控不断落地。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减税降费累计超过7.6万亿元,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2%。2021年,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和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从2020年开始,中央财政新设立了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1.7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从2021年起建立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范围扩大到了2.8万亿元,基本实现了中央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对此表示,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合理确定财政政策的力度和结构,统筹把握好财政政策的时度效,不断增强财政在稳定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上,还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基调,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真正稳健。”田国强表示。
他建议,出台面向基本民生的收入补贴措施和减税降费政策,提振消费需求,同时,延续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加大就业稳岗补贴,扭转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不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是孤立而行。
据了解,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在总量调节方面,共同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结构调节方面,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按照计划,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严守财政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隐性债务,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推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古代文明遗迹)
-
从本周匹里劈头,我国江浙沪皖等天气温降至由以前最下的39摄氏度降至26摄氏度。受降温影响,华东、华中天域仄易远用电背荷略有回降,电厂日耗小幅降降。与此同时,中小电厂自动补库,叠减非电企业释放部份补库,
...[详细]
-
国常会再提房地产“因城施策”,四大一线城市均已表态,谁来“打个样”?
摘要:不过截至发稿前,目前仍然未有一线城市正式公布“因城施策”的具体措施,谁来为一线楼市政策调整“打个样”仍然是个未知数。 华夏时
...[详细]
-
月内三次强调部署!央企明确发展新方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揽子政策即将出台
摘要: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约占全部投资比重的四分之一。而在国资委规划中,今年将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
...[详细]
-
摘要:6月29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日前,中央企业9名管理人员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文/刘昱汝6月29日下午,中
...[详细]
-
下位库存、需供降降、导致心岸悲不美不雅激情锐敏紧锁 月尾以前煤价易有转折
本周伊初,心岸市场一上涨进悲不美不雅激情,水泥、化工、钢铁、陶瓷等止业或者果盈益、或者果下温歇工、或者果需供不敷等影响,使患上非电止业总体用煤需供降降,而电厂圆里,由于经暂保供及少协运力歪斜,库存短缺
...[详细]
-
摘要: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3%。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详细]
-
摘要:数据显示,2023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 文/张智6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消
...[详细]
-
2022年住房公积金个人房贷金额减少15%,多地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能否惠及更广人群?
摘要: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全面披露了2022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22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
...[详细]
-
无烟煤(洗中块):1970.0/吨,比上期价钱涨跌71.7元,涨跌幅3.8%;深入混煤(4500小大卡):992.9/吨,比上期价钱涨跌32.9元,涨跌幅3.4%;山西小大混(5000小大卡):110
...[详细]
-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投入运行!非法采石挖沙等生态破坏问题将受到常态化监管|快讯
摘要:“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国土面积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4月27日,新任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首次亮相生态
...[详细]

上半年山东省煤冰斲丧同比降降1.4%
住建部副部长秦海翔: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快讯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拖累PPI,4月同比下降3.6%|快讯
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现“倒U”型,制造业升级成为主要破局办法
汾西矿业营运分公司:细益减持助力企业下量量去世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