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重磅发声: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近日,委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拟文指出,要加快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国资委此番表态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在国家层面,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助于突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压制,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尤其是国家军事、科技与经济安全,保障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在企业层面,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增加值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打造科技创新型国有企业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几年,中央企业在基础前沿领域贡献了一批原创成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科技动能,为维护我国科技安全、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享受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例如,中央企业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以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5G通信率先规模化运用,2022年重大进展包括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在高端材料方面,碳纤维万吨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投产,C919大飞机验证交付,还有一批高性能的装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对于央企来说,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第一,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科技创新在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衡量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第二,增强核心功能,国有企业的存在是新时期重要责任担当。在关键核心领域搞自主研发,原创性的技术取得突破是增强核心功能的一部分。”吴刚梁认为。
自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科改示范行动”以来,国企掀起一股科技创新的浪潮,但创新不仅局限于“科技示范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也在积极跟进。
近日,张玉卓到哈电集团、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分别详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的情况,仔细询问企业科研攻关重点。他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永远掌握主动,保持领先优势,更好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国资央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服务新发展格局中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国资委作为监管部门和出资人,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体制机制方面的政策来鼓励创新,比如在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和人才考核激励制度等方面有政治性突破,激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难点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和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制度设计也应聚焦于此。
“当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第一,国际技术合作环境有所恶化,部分欧美国家加强了对技术出口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管制,收窄了中央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的空间;第二,通过国际并购促进技术进步的阻力明显增加,受技术管制和所谓安全审查趋严影响,优质合意并购标的减少;第三,技术基础相对较差,绝大多数中央企业与欧美先进企业之间还存在较大技术差距,追赶与超越的难度非常大;第四,近年来与欧美国家企业盈利差距的扩大,加大了中央企业持续提升研发强度的资金压力。”基于此,刘兴国认为,除了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朝有利于国际合作的方向发展外,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首先,要营造更有利加快技术突破,更有利于创新资源向战略节点聚集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全面整合科研资源,全力调动科研力量,加快科研突破进程;最后,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鼓励风险投资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优化规范市场环境,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与品质竞争,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还提到,全力突破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效率不高、产出不够、转化不畅等制约瓶颈,培育更多卓越高科技人才队伍,打造更多更具含金量的“国之重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吴刚梁也认为,体制机制创新很重要,当前重点是将672家“科改企业”做好样板,给足各种优惠政策,这样核心技术人才有足够的激励,在创新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此外,文章中还提到要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三个作用”相互贯通、各有侧重。科技创新是根本,决定着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的发挥,必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产业控制是关键,必须积极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安全支撑是底线,必须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韧性”、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筑牢“防”的底线、打造“攻”的实力,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兜底托底作用,提升国家战略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国资央企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大国重器、强国基石。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文章
- 最新新闻昨日印僧煤价钱隐现小幅回降,其中印僧3800卡NAR的FOB价钱为86.15好圆/吨,上涨2.5好圆,4600卡FOB价钱为135.75好圆/吨,上涨0.75好圆/吨。本周印僧煤市场行动放缓,2025-07-02
- 飞上九天揽月 拥抱星辰大海带您走近厦大航空人逐梦蓝天的“硬核”故事“嘉庚一号”研制仅历时7个月。厦门大学供图海西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通讯员 欧阳桂莲)今年2025-07-02
- 沐足)浴营业场所 可开张迎客了进店需实名登记,提倡采取预约制服务,暂停自助餐及泡澡大池使用厦门日报讯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厦商轩)17日,厦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快推进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领导小2025-07-02
全国用水总量如何?耕地灌溉面积有何变化?——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谈水安全保障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全国用水总量如何?耕地灌溉面积有何变化?——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谈水安全保障新华社记者张晓洁、刘诗平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如何?用水总量怎样?耕地灌溉面积有何变化?在142025-07-02- 远日,炼焦煤主产区山西里临多重挑战,一是省内疫情多面披收,多县、市、区处于清静冷清临时管控形态,部份天域运输赫然碰壁;两是煤矿事变频收,安检模式宽峻;且10月尾要团聚团聚团聚临远,煤矿安检预期猛烈,更2025-07-02
聚焦315丨三四斤的水果能差半斤——揭开缺斤少两“鬼秤”的面纱
新华社太原3月14日电 题:三四斤的水果能差半斤——揭开缺斤少两“鬼秤”的面纱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赵阳、柴婷、李子怡3.7斤水果竟能称出4.2斤,500克的砝码称出750克……3·15临近,“新华视2025-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