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牙齿锋利”:“十三五”期间环境罚款增长3.1倍,今年将开展四项专项执法活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从雾炮车对着环境监测点喷水到使用COD去除剂在水质检测中玩“障眼法”,监管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责任逐步压实,期间为应对环境监测而采取诸多手段造假的罚款法活新闻也屡见报端。
4月28日,增长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2021年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指出,近年来,各地在日常监督执法中,依法查处了一批监测数据造假案件。环境执法的目的就是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违法问题在现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抓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过去五年间,生态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环境监管真正“长了牙齿”。曹立平介绍,“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国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罚款金额536.1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4倍和3.1倍。全国适用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达到14.7万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2021年的环境执法工作,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在国家层面组织四项专项执法活动:一是联合公安部和最高检开展危险废物环境违法专项,重点打击跨行政区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联合公安部和最高检开展针对监测数据造假的专项,严厉打击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的环境违法犯罪;三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针对问题突出的行业开展专业化监督,针对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机动化帮扶;四是开展自然保护地专项,即“绿盾”行动。
其中,大气监督帮扶专项中将加大对钢铁行业在内的重点行业帮扶力度,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此外,还将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会涉及到一些VOCs排放企业。对于涉及氮氧化物的重点排放行业和企业,也会纳入相关的专项监督帮扶之中。
曹立平强调,各地要针对突出的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交叉检查、监督、帮扶等方式的优势,统筹调用区域内精锐力量,破解地方保护,保障执法行动效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游戏世界)
- 总体煤矿库存隐现积攒 心岸市场激情呈南北极分解
- “单碳”目的下,煤冰借是我国主体能源
- 山西刚强实现电煤保供使命
- 中煤新散心孜东矿:自动拷打外部市场化与周齐估算操持深度流利融会
- 北港今日煤价再次回稳 产天煤矿力保少协
- CCTD:煤市上涨惯性甚么光阴突破?
- 楼继伟讲社保体系不成延绝的言中之意 views+
- 定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views+
- 好医逝世现实下场“上来了” 医患一体化仄台拷打劣秀医疗成本下沉 views+
- 定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实现首季“开门红” views+
- 首批130名中国籍涉赌诈违法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 views+
- 上山下乡50周年 那本“正能量”的知青回念录出版了 views+
- 风心上的杜嘉班纳:北京SKP分店门庭冷落,遭国内各小大电商下架 views+
- 义乌小商品转战到那儿捞金:西南亚电商经济5年后超2400亿好圆 views+
- 厦门成立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基地 views+
- 国道G337定州绕城项目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 vi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