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摘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粮老虎由于粮食系统的批落相对封闭性、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水平待提高、马最外部监督乏力等原因,高检导致该领域贪腐的发布腐风“客观”空间较大,因此要严厉打击粮食腐败。起典起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粮老虎近日,批落最高检发布了10起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马最将腐败犯罪治理深入到了粮食安全领域。高检 事实上,发布腐风早在今年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便印发意见,而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各地持续打击涉粮腐败,一批批“硕鼠”“蚁贪”被揪出。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粮食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水平待提高、外部监督乏力等原因,导致该领域贪腐的“客观”空间较大,因此要严厉打击粮食腐败。 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作为权力集中、资源密集的粮食购销领域是今年反腐的重中之重。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最新发布的10起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中,有多起案例涉案金额达到千万元。 其中有一例为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案例为被告人陈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与敖某某等人以公司的名义合作经营与其所任职国有公司同类的麦麸和有机小麦供应业务。陈某某通过分摊国有公司供应指标、转移国有公司供应资质等方式为某公司争取供货业务,11年期间获取非法利益1314万余元。 还有被告傅某某被查时为国有粮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犯罪时间跨度长达10年,行为涉及粮食收购、销售、运输、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4项罪名犯罪事实共50笔,涉案总金额达4700余万元。 此外,还有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进行虚假轮换;顶格报损,虚增粮食损耗量,套取资金;违规与民营企业签订协议,允许企业滚动使用代储粮食等多种方式侵吞公款。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粮食购销系统的不完善,很多粮仓都会安置在远离闹市的空旷区域,而且极具隐蔽性,不易被监管察觉,这也为贪污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持续释放“严”信号 今年以来,多个粮仓“硕鼠”“蚁贪”被揪出。 例如,12月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受贿案一审宣判张务锋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11月21日,中储粮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监事会原主席肖明德被查等。 今年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在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上也持续释放从严信号。 9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广西调研时表示,不断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守住管好大国粮仓,更好发挥粮食保供稳市“压舱石”作用。要深化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动力活力,严格管理、从严治企,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7月13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议上强调,以安全支撑为底线,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韧性,在国防、粮食、能源、资源、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托底作用。 近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刊文称,要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购销领域相对封闭,涉粮腐败具有风险点位多、涉及人员广、监管难度大、敏感程度高等特点。此外,推动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指导手册,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检查联动”监管体系。在任务督办、监督检查、追责问责等方面,纪检监察机关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情况互通、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同向发力,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有效监管 记者发现,粮食购销部门对粮食的定价采购、销售方式具有垄断性,社会公众往往不能参与监督。粮食购销领域该如何有效监管从而避免该领域的贪腐? 严学锋认为,国资监管方面,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化,以有效打破粮食系统的相对封闭性问题,通过国有企业之间的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层面的开放等,进而带来思想、制度、机制、人员的开放,公司治理的市场化,加强监管和问责;另一方面还要健全企业机制。 “第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制度、推行分权制衡机制,从而有效遏制有权任性、权力寻租的空间;第二,大力推进科技赋能阳光国企建设、科技反腐的机制,比如将粮食购销环节全面信息化、数字化,将与民企合作的全过程信息化——并对出资人及时公开、在企业内部及时适当大范围公开,企业的半年报、年报比照上市公司的高质量要求去向全社会披露,这促进透明化,减少暗箱操作空间;第三,国企内部,健全内部举报机制,包括加大物质利益奖励、做好对举报人的保护。这种举报机制同样适用于国企员工向国资监管机构等。”严学锋向本报记者进一步补充。 也有不具名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仅要在“惩”字上下功夫,还要强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各环节的公开透明程度,同时提升粮食领域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此外,付建还表示,加大粮食违法犯罪整治力度也需要从法律层面采取一系列举措。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粮食违法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其次,要加强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粮食违法犯罪的监管机制和执法机构,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巡查。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粮食违法犯罪的查处效率和精准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粮食违法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税务总局:前2月房地产销售收入由负转正,3月增长17.9%|快讯
- 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预计最高峰发送旅客500万人次|快讯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CPI“破1”!菜价领跌,3月同比上涨0.7%|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消费回暖竞争加剧,饮料赛道行业巨头创新谋变
- 陈文玲:中国全面结构转型拉开大幕|快讯
- 制造业非制造业双回暖!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快讯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将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去年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整改进度达60%|快讯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中国和印度贡献全球增长的一半: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GDP增长率或达4.5% |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住建部定调2023楼市:“预售制”未一刀切取消,防“金蝉脱壳”,投机炒房仍将严控
- 外贸平稳开局!前2个月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民营企业占比超五成|快讯
- 完全脱离中国几乎不可能!全球供应链新格局:跨国企业打出“中国+1”战略|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2022年CPI同比增长2%,12月猪肉价格上涨22.2%|快讯
- 2月制造业PMI升至10年新高,地产基建加速回暖
- 3%!2022年GDP出炉,其中四季度增长2.9%|快讯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鼓励工业大省挑大梁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切实助企|聚焦2023全国两会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扩内需成效初显!前两月投资消费回暖明显|快讯
- 逐月向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快讯
- 年后各地“抢人大战”正酣,多地大手笔包机包车跨省招工
- 最新消息!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快讯
- 亮相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何再提强化环评?|聚焦2023全国两会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京津冀一体化又有新进展!看病“一卡通行”,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 50天超百万人次出入境,广深港高铁加开跨境列车12.5对|快讯
- 2月PMI52.6%,制造业景气继续回暖|快讯
- 进出口一季度开门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6.8%!外贸企业“出征”广交会
- 2022年规上企业利润下降4%,钢铁、疫苗制造行业等降幅较大|快讯
-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重回民政部|聚焦2023全国两会
- 消费回暖!3月同比增长10.6%|快讯
- 央企整合开年好戏连台!涉及医疗、军工、新能源多个领域
- 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总理记者会为就业“开药方”|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三孩”可领18000元!沈阳开始发放育儿津贴,除了“发钱”还能如何鼓励生育?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不会减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 以技术破局!高新技术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经之路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一个月三次聚焦风电能源建设,西部将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下一步将瞄准哪些地区?
- 春运今日正式开始,首日630万人次踏上返乡路|快讯
- 去年央企实现营收39.4万亿元,今年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 涉及光伏、风电!传统能源巨头中国能建发力新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