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全球新闻网 > 电影预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何时应查验核酸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进入酒店和景区均需查验|快讯
全球新闻网2025-04-02 18:39:51【电影预告】4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国家疾控局副局长沈洪兵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表示,无论是防控方案的第九版,还是这次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
文/刘诗萌
优化调整“二十条”发布后,国务工具多地宣布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院联应何验快同时也有部分地区强化查验核酸阴性证明,防联从“三日一检”、控机跨省 “两日一检”变成“一日一检”。制回证明针对如何规范化开展核酸检测、公共场所如何查验核酸检测证明,是否有统一的要求?
11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沈洪兵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表示,无论是防控方案的第九版,还是这次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具体来说,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对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要求,沈洪兵指出,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编辑:徐芸茜
很赞哦!(4)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 1月猪肉价格下降逾40%,龙头猪企趁机扩产抢占市场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钢铁每吨生产成本涨了130元!”10月PPI创年内新高,何时会下降?
- 央企搬迁进行中:总部将向新区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成这两类央企聚集地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数字化转型大潮将至,智能制造行业望长期受益
- 最新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出炉!河南省七地上榜
- 消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黄金周叠加“双十一”刺激,粮油食品上涨超10%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医保支付大变化来了!32座城市启动DRG/DIP支付方式,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 国资委明确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11个月卖了250万辆,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
- 地处强市如云的苏南板块,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
- 俄乌冲突下中乌贸易几近停摆,或致玉米价格上涨,警惕猪价被推涨
- 帮助农民富起来!全国人大代表王填:加强“村企”合作,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源
- 猪周期见底?猪价攀上18元大关,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
-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8%:两年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多部委密集发声支持中小企业
- 现货连降7轮、期货小幅反弹,焦炭价格未来走势如何?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央企实现首月“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均两位数增长,2022年国企改革有哪些看点?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环保企业业绩整体转好,启迪环境被疑财务造假评级再下调「环保周评榜」
- 物流央企“巨无霸”来了:整合全国海陆空资源,重塑国内物流格局
- 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强长三角占9席,昆山连续7年位列第一
- 柴油供应偏紧得到缓解!中石化11月加大供应,预计供应量较前8月增长近50%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猪王”温氏股份去年巨亏超130亿!养鸡挣的钱填不上养猪亏的窟窿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超7000亿元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
- “猪茅”牧原股份没钱了?32家公司商票持续逾期,澄清后再申请700亿授信
- 商票爆雷事件后又遭评级下调,市值蒸发百亿牧原股份回应“能充分应对”
-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支持辽宁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加大打击,明确法律界定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品牌影响力报告为城市文旅发展、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两大千亿龙头合作了!”猪王”“肉王”抱团取暖,牧原股份市值重回3000亿
- 订单多起来了!2月PMI超预期,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 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作用,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航运政策创新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政策加码提振环保板块,龙头股伟明环保股价连创新高「环保周评榜」
- 谁是过去5年最有影响力城市?京沪居首,香港持续衰退,昆明大连掉出前20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
- 反垄断加码!国家反垄断局新设三个司,打破超级平台垄断势在必行
- 生猪养殖跌破盈亏平衡线,猪肉股却接连上涨,年后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吗?
- 对拒收现金说“不”!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议这样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和金融稳定
- 人人争当“卖碳翁”!上海将建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减排量对接碳市场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变局:聚焦特殊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 环评“放管服”改革成效卓著: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两高”相关投资额同比下降三成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发布!苏浙鲁三省包揽60席
- “中段走廊将成为中欧贸易的关键路线”——专访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卡岚第亚
- 关税调整了!954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降税“朋友圈”再扩大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哪些地区最具投资潜力?
- 十八连丰!全国粮产连续7年超1.3万亿斤,玉米增产占全国总量近九成
- 国内消费成绩单来了!疫情下11月份消费增速回落,网上零售额大增逾15%
- 我国县域经济哪家强?“千亿俱乐部”增至38个,昆山江阴突破4000亿
- 家禽行业疲软,饲料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圣农发展净利下降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