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文化艺术 >>正文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文化艺术7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截至12月,中央企业已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今年以来,新区承接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超40家,注册资本超过了130亿元。 ...
文/刘昱汝
从最初的企落区中“一张白纸”到现在美丽画卷,雄安新区综合承载能力、户雄要素集聚能力、安新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国经一座“未来之城”呼之欲出。央企
当前,总部雄安新区正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疏解截至12月,成绩中央企业已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单超而今年以来,新区承接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超40家,注册资本超过了130亿元。在今年新增的央企二、三级子公司中,二级子公司8家,三级子公司26家,呈现质、量并进的良好局面。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是雄安新区新增投资新增企业的重要来源,央企要做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强支撑,既要做好相关服务有力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又要主动提供机会带动雄安新区发展。
“北京在雄安新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角色。”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方面,北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另一方面,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级人才集聚地,可以为雄安新区提供技术支持、人才输送和产业联动。北京还可以通过政策协调和资源调配,帮助雄安新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疏解成果显著
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功能和特点的体现。
在2020年的数据中,雄安新区大概有120万当地百姓。而2022年第四季度达到131.7万人,新增超过了近12万人口。
在城市人口流动方面,跨省流动人口占比由2021年的31.59%增至49%,其中京津地区人口流动占比14%,雄安新区对省外人才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效应正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疏解是雄安新区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8家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并在京外落户建设。新组建的央企或央企总部疏解的去向,结合当地区位优势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其总部选择了雄安新区、上海、深圳、武汉,赣州等地。
“近年来,既有中央企业集团入驻雄安,也有中央企业二三级子公司进驻,为雄安建设注入了强大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体量上看,雄安都是承接中央企业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目的地。”刘兴国表示。
12月8日,中国中铁在雄安新区摘得雄安新区启动区西北居住片区XACR-2023-007号宗地,计划2025年12月完工。该项目拟建设中国中铁产业集群入驻雄安新区的总部基地。
这一年来,中国中铁已设立雄安新区区域总部,共有9家三级子公司和16家分公司疏解落地雄安,涵盖了工程建造、投资公司、科技研发、设计咨询、智慧运营等机构,此次建设雄安总部也是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的具体落位。
由此可见,本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企业办公用地不足的双重考虑下,越来越多的央企将目光投向雄安。
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雄安新区聚焦骨干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配套设施等重点领域,把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针对落户雄安新区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流程也不尽相同,新区设立了服务疏解专线和服务队伍,及时了解企业诉求,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条龙”定制式服务。
还有一个亮点是,雄安新区对外通行也在不断提速,京雄城际铁路平稳运营。
记者了解到,从北京西站到雄安最短只需 50分钟;京雄高速预计今年底全线通车,北京五环到雄安只需1小时;正在建设的京雄快线建成后,雄安半小时可到北京大兴机场,1小时可到北京丽泽商务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之前的信息,雄安新区的央企疏解工作正在稳步进行。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已经加快落地,第二批在京央企的疏解也已启动。这表明政策推动下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在有序进行。”余丰慧表示,具体的成果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央企总部及下属机构的实际迁移数量、新设立或搬迁的企业的运营状况、对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疏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等。
“虽然当前雄安新区面临着以下挑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尚未完全满足大规模企业迁入的需求、人才吸引力可能有待提高,包括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生活配套设施和服务可能还不够完善,如医疗、教育、娱乐设施等。”余丰慧补充道。但在刘兴国看来,作为一个新城,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周边商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企业的不断入驻,周边商业将加快发展,服务功能将日趋完善。
基于此,下一步雄安新区都有哪些建设重点?
余丰慧认为,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确保能够支持更多企业和人口的迁入;制定和实施更有力的人才引进和保留政策,打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 推动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新区的生活便利性和品质;加强与北京等地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刘兴国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应该会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商业环境建设,包括加快发展生产与生活服务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
在11月的雄安新区召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明,配套政策中,包含面向疏解企业的开办补贴、办公用房补贴、经营奖励、科研支持,以及面向疏解转移人员的人才奖励、住房补贴等;同时,优先保障京籍疏解人员子女到北京支持建设的学校就读;完善疏解人员社保、医保支持政策,扩大医保目录保障范围,实现疏解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医保报销比例及实际医保待遇不低于北京同期水平;实现疏解人员住房公积金政策与北京同城化,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按照北京标准执行。
改革下一步重点在哪?
目前,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资源集团4家央企总部和超150家子企业落户、2所医院选址落位和4所高校已开工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央企业到雄安新区实地考察。
“今年获得利好的可能主要包括能源、科技和金融等领域的企业。”余丰慧认为,未来被看好的央企领域包括: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相关领域的央企会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雄安新区定位为创新发展示范区,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有望成为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城市和数字技术领域。雄安新区规划中强调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央企将在新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及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随着新区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相关央企也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前期改革的继续落实阶段,后是新一轮深化改革阶段。”在刘兴国看来,就中央企业来说,所有改革举措无非是五个方面:第一优化机制,激发活力;第二加强党的领导和监管,统筹发展与安全;第三调整布局,提升效率;第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第五深化混改与合作,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国有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刘兴国坦言,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加快发展,双百企业、科改企业、混改企业发展也将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Tags:
相关文章
铁祸去ZDY7300LX履带式液压钻机操做下场
文化艺术[戴要]贵州豫能新田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里天量颇为重大,存正在煤层瓦斯透气性好,抽采效力低等问题下场。基于矿井真践情景,正在1404胶带巷操做铁祸去履带式液压钻机妨碍瓦斯抽放钻孔做业。经由历程施工 ...
【文化艺术】
阅读更多细数好的齐直流变频空调五小大下风—万维家电网
文化艺术远日,国家去世少鼎新委等三部份报告布告了“节能产物惠仄易远工程”下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奉止目录,共有27家企业5751个型号的下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其中,好的主推的齐直流变频空调共87个型号齐数中 ...
【文化艺术】
阅读更多中间空调系统浑洗分类及详细魄式—万维家电网
文化艺术据好国环保机构统计,小大楼徐病综开症中,热气透风拆配战空调系统是室内人少细菌产去世化教传染的尾要成份,2001年普遍天下的SARS病毒夺走了良多无辜的去世命,给齐人类带去了宏大大灾易,使命之一即是中 ...
【文化艺术】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直击链博会!一辆智能汽车“读出”中外供应背后的链式合作
- 百亿航运龙头原董事长被查!上月因“个人原因”辞职,去年年薪近130万元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创9个月新高,12月制造业PMI释放什么信号?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2023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出炉: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谁是新的领头羊?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连升”,服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微增0.2%|快讯
- 百亿重组收官!中国交建完成分拆子公司重组上市,传统基建业务迎来转型升级
- 直击牧原媒体交流会:公开回应争议,“不跨行只养猪,有信心穿越猪周期”
- 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公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快讯
- 多措并举稳供热!央企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中国首位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卸任,曾主持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谈判|快讯
- 11月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再次扩大|快讯
- 同比增长126%!前11月铁路客运持续增长|快讯
- 住建部定调2024年楼市:重提房住不炒,“好房子”能成为房地产先立后破新赛道吗?
- 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由升转降,10月CPI、PPI双降
- 12月PPI同比下降2.7%,降幅收窄|快讯
- 直击国考现场:考研降温为何考公人数激增?有的热门岗位1700人在竞争
- 最快1小时18分可达香格里拉! 丽香铁路今日开通|快讯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49.5%!10月PMI降至荣枯线下|快讯
- 降幅继续缩窄!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快讯
- 连续4个月正增长!11月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快讯
- 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 三部门:从横琴经“二线”进入内地,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可予以免税放行|快讯
- 10月PPI下降2.6% ,环比持平|快讯
- 清华大学研究:过去四年山东、辽宁城市健康水平提升明显,上海跃居全国第一|快讯
- 1179万人!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稳就业政策从何发力?
- 中国28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回升
- “新三样”走俏背后: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41.7%,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多少?
- 2.1万亿元!11月中国出口由降转增,或拉动明年全球贸易增长
- PMI回落至3个月新低:产需双双承压,后期稳增长政策如何持续发力
- 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最新名单公布:共减少16家,传递出哪些改革风向?
- 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0.2点|快讯
- 疫后首个常态化春运开始了!火车票今日起开售|快讯
- 11月同比增长29.5%!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
- 2023年外贸成绩单出炉:出口逆势增长,规模逐季抬升,超3/4企业看好今年形势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中纪委最新通报: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67起|快讯
- 前9月吸引外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商务部多举措稳外资|快讯
- 杭州亚残运会首金诞生!中国皮划艇队选手谢毛三夺得金牌|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占比近五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导A股年底并购大戏
- “往年买一个,今年买一箱”!记者调查水果价格为何全线大跳水
- 部分受甘肃地震影响铁路已开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中|快讯
- 11月固投亮点多:制造业投资创半年来新高,房地产有望进一步改善
- 今日起手机12306开通春运期间学生、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功能|快讯
- 增长7.4%!前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快讯
- 前9月对外投资增速不减,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年内利润持平或提高
- 49.4%!11月制造业PMI微降,仍低于荣枯线|快讯
- 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专章,新《公司法》落实国企改革重大部署
- 港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能源转型路在何方?
- 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 215家沪市央企三季报成绩单来了!合计净利润1.68万亿,超八成实现盈利
- 生态环境部: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近期将上线运行|快讯
- 7.6%!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餐饮消费成主力|快讯
- 商务部最新定调:外贸回稳向好势头不变,明年有望回正
- 冷空气“解救”煤炭价格,会开始新一轮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