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深海探索 >>正文
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深海探索27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徐冬林和刘翠青,曾是中国盲人运动史上配合最久的一对搭档,为祖国争得了57枚奖牌、45枚金牌,被传为一段佳话。而今,陈圣明又成为她的新“眼睛”,正带领她走向新的高峰。 ...
徐冬林(左一)、刘翠青(中间)、翠青陈圣明(右一)在杭州亚残运会采访通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杭州摄影报道
“哥哥!后的杭州”
10月24日上午,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刚刚在亚残运会田径女子100米T11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刷新亚残运会纪录的中国选手刘翠青(视障)和领跑员陈圣明正在混合采访区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翠青,今天有一个熟悉的朋友来看你。”一位记者说道。顺着大家的目光,陈圣明发现了刘翠青的前任领跑员,曾经与她搭档9年之久、2021年因伤退役的徐冬林。他大喊一声,拉着刘翠青走上前去,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动人的一幕。盲人田径比赛的跑道只有1、3、5、7四个赛道,那是因为每一名盲人田径运动员都与其的“眼睛”——领跑员用一条10厘米的引跑绳紧紧相牵。尽管计算的只是运动员的成绩,但发令枪一响,两个人共同在赛场上奔跑,他们的步伐、呼吸息息相关,命运荣辱与共。
徐冬林和刘翠青,曾是中国盲人运动史上配合最久的一对搭档,为祖国争得了57枚奖牌、45枚金牌,被传为一段佳话。而今,陈圣明又成为她的新“眼睛”,正带领她走向新的高峰。
从对手到搭档
直到现在,已经退役一年多的徐冬林仍然保留着很多长期陪伴视障群体留下的习惯。比如,下楼梯的时候潜意识里还会减速,因为以前在刘翠青身边时,他会告诉她“放慢脚步减速一下”,她就知道前面是台阶了。又比如,走出采访通道之后,他看到刘翠青的书包拉链开着,会提醒陈圣明“她书包开了,你给她把拉链拉上”。
徐冬林在看台上加油助威 刘诗萌/摄
这次来到杭州观看刘翠青的比赛,对徐冬林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12年前,2011年10月举行的杭州残运会,是他们两个人的第一次相遇。当时,因伤从田径队退役的徐冬林第一次带着另一名盲人运动员代表江西队参赛,而刘翠青是他的对手之一。那时,刘翠青出色的身高、运动条件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在那次比赛中,徐冬林带的运动员拿到了金牌,而刘翠青并未取得成绩。
时间辗转到2013年,中国残疾人田径队教练胡正观召集了新一届的国家队,他们两个人同时入选。由于身高、跑步姿势等条件合适,他们被组合在一起,成绩突飞猛进,从13秒到12秒再到11秒,斩获了世锦赛、奥运会等多个世界大赛的金牌。2016年,刘翠青获得了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的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提名。
“没想到,我们从对手变成了搭档。”徐冬林感叹。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因为他们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杭州,12年一个轮回,所以他之前总是想着要来杭州参加亚残运会比赛,圆一个“圆满”的梦。
然而,2021年,东京残奥会前,徐冬林膝盖出现了严重的伤病,手术之后的他面临两个选择:参加残奥会,拿到金牌,之后大概率他的职业生涯就会停步,无法再陪伴刘翠青比赛;退出比赛,好好养伤,过段时间恢复后也许就可以重回赛场。
最终他选择了前者。在东京,刘翠青夺得了女子200米、400米T11级比赛的金牌,100米T11级比赛的银牌。然而400米决赛时,伤病严重的徐冬林跑过终点时腿部充血,直接倒了下来,过了半天才站起来,走回了刘翠青身边。
遗憾与圆满
尽管有诸多不舍,但为了让刘翠青继续高水准的运动生涯,2022年,徐冬林还是选择从领跑员的位置退了下来,为这个要强的女孩再寻找一名合适的领跑员。这次来杭州亚残运会,目前从事教练员工作的徐冬林是专门带着儿子来为刘翠青,以及其他中国田径队的队友加油助威。
“我的领跑员变成了我的啦啦队。”刘翠青说起他也笑了。来杭州前,徐冬林告诉刘翠青他会来看她的比赛,但并没有说是哪一天,正如他之前告诉她的,比赛前的这段时间心无杂念地休息好,专注于比赛,尽量不要被外界打扰。
刘翠青获得田径女子100米T11金牌(左一为陈圣明,左二为刘翠青) 李杭朔/摄
24日比赛当天,运动员入场后,徐冬林在看台上大声喊了一句“加油”。后来,有记者问刘翠青是否听到了他的加油声,她回答:“听到了,很大声,特别有力量。”
“在赛场上其实没有在看台上激动。今天看翠青跑100米,我觉得比在赛场上更激动,甚至有想下去领跑的冲动。”本来,刘翠青一进场,徐冬林就举起手机开始录制视频,但发令枪一响,他一激动,手指点了一下暂停按钮,等于完全错过了比赛场景的拍摄。也是因此,他在现场问了好多人,“有没有翠青比赛的视频,有的话发给我啊”。
不过好在,最终结果是好的。在筛选了三个领跑员后,刘翠青终于确定和陈圣明组成新的搭档,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杭州亚残运会上拿到了金牌,刷新了赛会纪录。刘翠青自己也评价:“我这双‘新眼睛’特别明亮。”
竞技体育总是会有很多遗憾。在徐冬林和刘翠青搭档的9年时间里,他们东征西战,取得了几十枚金牌,但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家门口升国旗奏国歌。当那面五星红旗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升起的时候,坐在看台上的徐冬林或许有遗憾,但那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Tags:
相关文章
8月湖北省统调水电厂耗煤量同比删减76.4%
深海探索湖北省收改委新闻,8月份,湖北齐省统调水电厂电煤到耗两旺,月度耗煤量初次突破700万吨,再创历史新下,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做出尾要反对于。当月抵达电煤653.2万吨,同比删减(下同)224.3万吨,删幅 ...
【深海探索】
阅读更多厦门旅游年卡部分景区 春节开放时间将有调整
深海探索厦门晚报讯记者 郭舒晨)厦门旅游年卡户外运动卡)持卡人注意了,春节期间部分景区项目)的开放时间将进行调整。 ...
【深海探索】
阅读更多厦门地铁6号线集同段滨海西大道站 分段开挖基坑
深海探索地铁6号线集同段滨海西大道站进入基坑开挖阶段。记者 王协云 摄)项目名片地铁6号线集同段工程是深入同安城区的首条地铁线路,起于华侨大学站,止于同翔高新城站,全长30.67公里,包含华滨段华侨大学站至滨 ...
【深海探索】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同比增长126%!前11月铁路客运持续增长|快讯
- 杭州亚残运会首金诞生!中国皮划艇队选手谢毛三夺得金牌|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 住建部定调2024年楼市:重提房住不炒,“好房子”能成为房地产先立后破新赛道吗?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中国首位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卸任,曾主持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谈判|快讯
- 百亿航运龙头原董事长被查!上月因“个人原因”辞职,去年年薪近130万元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11月固投亮点多:制造业投资创半年来新高,房地产有望进一步改善
- PMI回落至3个月新低:产需双双承压,后期稳增长政策如何持续发力
- 31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公布: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或超8万元!
- 正增长!前十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0.03%,贸易顺差扩大3.2%|快讯
- 占比近五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导A股年底并购大戏
- 49.5%!10月PMI降至荣枯线下|快讯
- 10月工业生产有所加快,装备制造业仍是回升亮点|快讯
- 2023年全国百强主城区、新城区榜单发布:苏粤数目最多,杭州这一城区实现跃升
- 疫后首个常态化春运开始了!火车票今日起开售|快讯
- 直击暴雪中的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购销依然火热
- 全年仅俩月盈利!猪企如何飞跃猪周期?|2023中国经济年报
-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 同比增长4.3%!前9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4797.5亿元|快讯
- 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0.2点|快讯
- 2023年外贸成绩单出炉:出口逆势增长,规模逐季抬升,超3/4企业看好今年形势
- 商务部最新定调:外贸回稳向好势头不变,明年有望回正
- 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公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快讯
- 铁路建设年末加速,多条新开工线路密集落地
- 12306购票上新两项功能:需求预填和起售提醒|快讯
- 生态环境部: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近期将上线运行|快讯
- “高铁急送”来了!最快4小时门到门当日送达|快讯
- 清华大学研究:过去四年山东、辽宁城市健康水平提升明显,上海跃居全国第一|快讯
- 11月同比增长29.5%!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
- 直击牧原媒体交流会:公开回应争议,“不跨行只养猪,有信心穿越猪周期”
- 10月PPI下降2.6% ,环比持平|快讯
- CCER市场重启只欠东风,中国碳交易市场最后一只靴子即将落地|2023中国经济年报
- “往年买一个,今年买一箱”!记者调查水果价格为何全线大跳水
- PMI连续两月下行背后: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产需双双小幅承压
- 消费回暖明显!11月社零增长9.6%|快讯
- 增长7.1%!前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8326.4亿元|快讯
- 中国出台“新大气十条”,环境部正面回应“大气污染治理影响经济”论
- 港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能源转型路在何方?
- 土地二次污染背后的环保争议:土壤污染治理法规十年渐进,谁该为“旧账”买单?
- 盈利121亿元!国铁集团前三季度客货两旺,营收增长16.1%
-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微增0.2%|快讯
- 百亿重组收官!中国交建完成分拆子公司重组上市,传统基建业务迎来转型升级
- 房地产业指数拖累,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两月下降|快讯
- 时隔6个月出口金额再次回正,11月进出口向好趋势明显
- 波动中前行!2023年全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累计上升1.1点|快讯
- 增长7.4%!前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快讯
- 215家沪市央企三季报成绩单来了!合计净利润1.68万亿,超八成实现盈利
- 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预计2月回升至阶段性高点,今年仍处低增长区间
- 买猪肉又便宜了!三大猪企10月收入继续下滑,生猪养殖何时能够走出“寒冬”?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新三样”走俏背后: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41.7%,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多少?
- 12月PPI同比下降2.7%,降幅收窄|快讯
- 多条高铁同日开通,铁路建设年末加速跑|快讯
- 11月CPI下降0.5%背后: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不及预期,年底或有所回升
- 7.6%!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餐饮消费成主力|快讯
- 铁路技术装备展来了!新技术装备集中亮相,深化国际铁路互联互通
- 连续4个月正增长!11月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快讯
- 前9月吸引外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商务部多举措稳外资|快讯